Hello Shenzhen,Hello Makeblock

前言:
近几年随着经济和消费升级,制造行业面临着新的挑战。深圳拥有非常丰富地制造业资源,如何将现有的巨大产能转化成良好的经济效益?许多人都认为“制造”应该升级为“智造”来满足产业和消费需求,大背景之下许多企业和机构开始寻求’智造’内核。
为了探究这样一个创客时代话题, 第二届“Hello Shenzhen ”国际交流活动聚焦城市可持续发展、创客教育及创业挑战,应运而生。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携手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共同参与本次活动的组合和策划,不仅鼓励深圳的创客们走出国门,亲身感受英国当地的创客文化也发展,也热烈欢迎英国的本土创客来到深圳,深度体验中国的创客文化。“Hello Shenzhen”不仅旨在建立及强化中英两国创客强有力的合作联系,也力求加强全球创客之间的文化交流。

结缘Makeblock,毅然踏上东游取经之旅

Martin Goodfellow是一位来自苏格兰的本土创客,也是计算机教育领域的资深专家,从事教育软件的开发和创客研讨会的咨询多年,曾为BBC第一电台的Big Weekend节目制作编码游戏Hackstage Pass。
几个月前的一天,Martin的朋友分享给他一条来自Kickstarter的mBot机器人的众筹链接,这款外形小巧可爱的mBot立刻吸引了Martin,“我简直被这个小机器人被迷住了,这就是我一直以来正在寻觅的机器人。”原来那段时间,Martin正在为寻觅适合编程俱乐部教学的机器人烦恼,“虽然机器人非常适合孩子们去学习编程,但搭建一个机器人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mBot恰好是一个易于搭建,可以快速组装的机器人,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辅助工具。”

Makeblock旗下的明星产品——mBot机器人

 

随后,Martin在Twitter上了解到了“Hello Shenzhen”创客交流项目的报名招募,入驻交流机构其中就有Makeblock,于是Martin毫不犹豫地提交了报名表。

就这样,这位英国创客毅然了去往中国的东游取经之旅。
在Martin看来,Makeblock如同金属版的乐高,是一个可以承载个人想象力,并利用模块化搭建将创意变为现实的平台。乐高无疑是创意玩具界的「老字号」,将孩童领进实现创意的大门。与乐高相比,一方面,Makeblock 更具专业性:将塑料材质的零件进行拼接是乐高的玩法,Makeblock 采用金属材质的零件保证了成品的坚固性 ,Makeblock 的云端以及工业机电、传感器等技术和电子模块,让成品具备智能特性并且能实现高级控制,显得足够酷炫、专业。

Martin与Makeblock团队成员在Hello Shenzhen 现场

 

体验“深圳速度”,感悟中英两国创客文化异同

虽然从未来过中国,Martin却仿佛对深圳了如指掌,”深圳是一座神奇的城市,好像所有的不可能都会在这里孕育生根,开花结果,你们中国人不是有一句俗语叫做‘深圳速度‘吗?“ 采访过半,Martin 开始逐渐放松了紧张情绪,和笔者开起了玩笑。

不过Martin说的没有错,深圳的确是一座创造了太多奇迹的城市,其先锋性和创新性一直被视为这座城市最宝贵的精神特质,因此深圳也成为了全球创客们心中的理想热土。

不同于英国的创客群体,深圳创客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政策的红利和产业链企业的支持,让深圳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硬件产业链,为创客们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逐渐形成了”创客生态“,不断蓬勃发展。

相比之下,英国本土的创客们还处于基于兴趣而生的初级阶段,创客组织多为成人自发因兴趣集结而成,以非营利性俱乐部和共享空间形式存在。“可能是英国的创客们太拘泥于兴趣因素,因此发展速度较慢,规模也不甚成熟。这次来到中国的创客交流驻点Makeblock,最令我惊讶的是他们的创新的激情和效率。“

话音刚落,Martin便迫不及待地与笔者展示他在Makeblock参加创客马拉松中的完成的项目:哈利路亚摩托车机器人。”参加Makeblock的创客马拉松之初,我的目标就已经很明确,我想设计一款适合英国教育市场应用的机器人,因此在与我们的团队协商之后,我们选择一同来完成这款名为‘哈利路亚’的摩托车机器人。这款机器人不仅仅能够利用机身搭载的动作、声音等传感器与使用者产生多种互动,还可以通过声音传感器监测周围的声音,声音分贝越高,摩托车运行速度就越快。 我觉得这个机器人非常有意思,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在搭建过程中学到多门学科的综合知识。”

 

Martin与团队的作品——哈利路亚摩托车机器人

Martin与伙伴Peter展示哈利路亚摩托车机器人

马拉松比赛中,Martin与团队在进行紧张的搭建和测试

Martin与团队拿到了Makeblock马拉松比赛的冠军

作为一名计算机科学教育家和创客,Martin参与马拉松比赛时的灵感来源于一个十分单纯的概念:“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创客。“ 基于这样的灵感,Martin和团队成员还给他们的作品起了一个非常好听易记的名字——哈利路亚,即“哈利“和”路亚”。暗示着创客并不是冷冰冰的黑科技代名词,而是十分俏皮轻松的一种全新概念。

制作“哈利”和“路亚”的原件和程序并不复杂,因为Martin希望回到英国后,能够在当地孩子之间推广这种易于操作、外表潮酷的机器人,鼓励年轻人爱上创造。

 

撬动想象力宝藏,人人都可以做创客

时间飞逝,Martin的Hello Shenzhen东游取经之旅也开始了倒计时。

临别前,Makeblock的同事送给Martin一台mBot作为礼物,“这台mBot非常具有纪念意义,它不仅是我和Makeblock,  教育生涯的杠杆。”

STEAM”是5个单词首字母的缩写: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Egineering(工程)、Arts(艺术)、Maths(数学)。它由上世纪80年代美国为提升国家竞争力、劳动力、创新力而提出的“STEM”教育战略衍生而来,旨在打破学科领域边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2011年,美国维吉尼亚科技大学学者Yakman第一次在研究综合教育时提出将“A”(艺术)纳入进来,这个“A”,广义上包括美术、音乐、社会、语言等人文艺术。“STEAM”逐渐发展为包容性更强的跨学科综合素质教育。

在Martin看来,每个人都拥有一座想象力的宝藏,但遗憾的是,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发现,并将其很好的利用。如何能够让学生们在乐趣中学习,并激发自己的想象力,一直是让Martin委实头痛的难题,直到他邂逅了mBot。

mBot学生们不仅可以通过组装搭建来亲身感悟到机械学、电子学、控制系统及计算机科学的魅力,还可以通过Arduino简单编程,就算没有任何编程基础,不知道寄存器的分区,也可以编程烧录程序,控制数字IO口,制作出有意思的产品。“Martin掩饰不住对mBot的喜爱之情。

”不光mBot表现出色,通过这段时间的交流实践,我发现Makeblock更是一座带给创客们太多惊喜的宝库。Makeblock提供了一个可以模块化组装及编程的机器人平台。机械零件、电子模块、编程软件三者相结合,为创造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极大的降低了创造的门槛,每个人都可以借助 Makeblock 的零部件搭建出属于自己的机器人,并通过图形化的编程软件对其进行智能操控。无论是几岁到几十岁,Makeblock都能够支持他们不断学习,并且不断满足他们对于未知的需求。”Martin表示,考虑引入Makeblock的系列产品,如mBot进入英国的STEAM课堂教育环节中来,激发小朋友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Martin在Makeblock最后留念

采访已经进入尾声,Martin仍旧沉浸在那些在Makeblock的那段日子,他表示,这段弥足珍贵的经历不仅会对他未来的STEAM教育生涯裨益无穷,也会对英国创客起一定的启发与借鉴,”我会将我与Makeblock。“

Martin曾参与BBC组织的BUILT IT BRITISH项目,运用3D技术绘制苏格兰地标建筑。

结尾:

创客文化在英国和海外不断发展壮大。创客团体正在为创新流程带来革新,包括发展创新产品和打造关于社会、市民和教育实践的新模型。该新兴行业聚焦国际并以数字形式互联,但迄今为止,创客间跨文化交流的机会却屈指可数。

深圳作为中国走在开放创新前沿的代表,从“制造之都”到“创客之城”,深圳的创新发展速度得到了总理的点赞,中外媒体的赞赏,也与这座城市的365天一样,可感可知,可见可闻。

无可厚非,深圳草根性的创新是全世界需要的,也是创客文化、创客精神所需要的,Hello Shenzhen作为宝贵的桥梁,将深圳开放、创新、合作的新生态延伸出去,将海外的创客吸纳进来,深度交流切磋,未来共同进步。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深圳创客精神一定可以成为全球创客文化不可或缺的褒奖之笔,让我们拭目以待吧。